在很多中小学,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学校,往往存在抓教学质量,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信息技术等等学科被语数外等主科学科老师要课上占用,甚至很多地方学校课表中的体育课等课程形同虚设。近些年来国家注重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物质条件不断提高,很多学生存在肥胖、身体发育迅速,但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整体不好。
从古至今只有强健的身体才可以披荆斩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学生缺乏锻炼,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那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现在很多学生遇到点困难就要死要活的,这就懦弱的一种体现,这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据一个地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身体肥胖、体能不达标。造成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保证。
教育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
近日,教育部针对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中,要保证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时间的提案做出回应: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修订体育课标和教材,同时要求加强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建设等。
其实,占用音体美课在中小学学生深有体会,通常都是被数学、英语、语文等主科老师要去,理由:“你们体育老师生病了、请假了、有事情等等,让我来带一节课。”有的时候能上一节音体美课真的是一种奢望。看看下面这些同学是不是深感同受呢!
现在这个物联网时代,锻炼是不可少的。很多人就连出门拿个包裹都不愿意。学生在家可能是各种补习,功课学习,在学校也是各种学习任务,那么除了体育课可以锻炼下,真就没时间了。所以严格开设体育课是势在必行的,不容忽视。在这里小编也呼吁一下,各中小学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这些课程开足开实。
其实除了学校开设体育课,也应该给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思想,让其能主动锻炼,放下手中手机、电脑、电子产品等。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开设大课间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锻炼,但课后学生主动锻炼的很少,这就是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所以给学生讲述“强身健体”的好处,让其明白体育锻炼在学习过程中,甚至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