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民健身滨州样板

  □本报记者李剑桥

  本报通讯员任宵董会青

  不久前,滨州市“企业家运动会”刚刚圆满落幕,在此引领下,滨州市全民健身月各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民健身运动遍地开花。体育主管部门立足本地优势,通盘谋划,全面发力,逐渐探索出有滨州特色的“全民健身样板”。

  普及大众运动

  全民健身体系初步形成

  “全民健身”一直是滨州市委、市政府工作中的高频词汇。年5月26日,滨州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大会上,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提出“七富七强”,指出“民之富,富在健康保障”,普及大众运动,推动全民健身。

  一年来,滨州市已对余个行政村的健身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和维护更新,到年底将完成余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的第一轮提升。市湿地公园步道建成,健身绿道总里程已达余公里,城市公园建成健身公园24处,口袋公园增至余处。

  今年,举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赛和自行车赛列入市委“83工程”,体育惠民工程纳入全市“”民生实事。

  晨暮中在滨州城区转转,新立河畔、蒲湖岸边……经常能看到运动达人成群结队,这些人大多是体育社会组织的参与者。目前滨州市拥有体育社会组织达家,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近2.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据统计,年全市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健身赛事活动0余项次,累计参加人数达30万人。

  为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向农村地带延伸,带领农民科学健身,滨州市实施了村级体育社会组织“1+1+1”工程,即建成1个体育总会、1个老年体协、1个以上单项协会,目前完成率达到%。去年,为每个行政村培训至少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完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注册名,实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村村有”。

  竞技体育人才辈出

  体育产业潜力巨大

  目前,滨州市青少年“七大联赛”正在火热开展,为全市中小学生展示运动水平搭建起大舞台,也成为滨州市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重要平台。滨州打造体教融合“三四五”滨州模式:在青少年健康提升、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三个领域”,构建共建互融、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保障激励“四大机制”,实现体育、教育部门在目标、理念、机制、资源和措施方面“五个深度融合”。年,作为七个全国试点城市之一,“体教融合”全国国际跳棋普及推广项目正式在滨州落地。

  悉心培育下,滨州青少年体育人才辈出。目前滨州优秀运动员鲁诗雨、张博文已入围东京奥运会,有望实现滨州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冬季项目运动员王烨和王佳雪有望实现冬奥会参赛资格突破。

  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今年初,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13家“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滨州市惠民县名列第五。今年的上海体育博览会上,惠民体育绳网企业集体亮相,受到业内的广泛   与体育产业的“实业”相得益彰,近年来,全国顶级职业赛事纷纷与滨州结缘,作为地级城市,滨州最多的时候同时拥有三支乒超球队——魏桥创业、鸿安京阳、京博八一,在全国城市中独树一帜,滨州市民可以在家门口看到世界级水平的精彩对决。

  推行“三牌创建工程”

  基础设施“跨越发展”

  滨州市体育局推行“三牌创建工程”,其中,首先全力推动群众体育品牌打造。今年,将完成博兴县“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工作,推进邹平市争创“全国老年太极拳之乡”,开展好全省社区运动会试点市工作。在全市打造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示范点处。创新打造全国首张“体育公园城市”名片,做新做活“公园+体育”文章。

  “十百千体育惠民工程”也将接续展开,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契合,按照“点上抓示范、面上抓提升”的工作思路,完成10个镇级模范工程、个村级样板工程、0个惠民提升工程。

  5月29日,总投资达16.5亿元的滨州全民健康文化中心正式开工,两年后,可容纳3.3万人的主体育场和面积8.4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将亮相。与此同时,全市各县(市、区)和企业也为体育事业持续“加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体育设施工程包括正在推进中的滨城区铭匠体育城市、沾化区徒骇河公园等10项工程,总投资额约50亿元,是全市历年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总和的4倍多。

  除了财政投入外,滨州市还探索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路子,魏桥创业集团积极投资建设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山东省羽毛球训练中心),目前已经在滨州完成选址,基地占地亩,将打造成为世界顶级的比赛场馆,集训练、教学、赛事和运动员高级公寓为一体的羽毛球运动综合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27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