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地铁上高架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71218/5941828.html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4月29日,《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发布,提出到年广州要基本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包括:新建更多公共体育设施,“10分钟健身圈”更加便利;经常参与锻炼人数不少于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2.5名,体育产值总规模超过亿元。

广州是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举办城市,有着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计划》为广州的体育事业发展设定了什么路线,哪些行业会迎来发展新机遇呢?

高架下、地铁上嵌入健身设施

运动健身设施的合理配置是《计划》重点着墨之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广州市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显示,截至年底,广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54平方米,相比《计划》提出的2.6平方米的目标差距不大。

天目新闻记者就“10分钟健身圈”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以越秀区为例,居住在东湖街道的王小姐就表示,附近的越秀区全民健身中心、二沙岛体育公园、二沙岛江边健身步道等,已经基本满足“10分钟健身圈”的要求。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体育场,大量市民在此锻炼。见习记者张沛摄

特别是二沙岛区域,体育健身氛围浓厚。王小姐表示,二沙岛的健身步道体验感很好,跑起步来和普通的水泥路有明显差别。

如何在寸土寸金、建筑密集的老城区合理规划体育用地,一直是广州中心城区建设体育场地面临的难题。年,广州市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对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和标准作出指引。

在省级层面,广东亦发布了《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标准》,其中长于米的健身步道作为建议设置选项,可在-和以上服务人口的大型体育公园设置。

而此次《计划》中也明确提及:将新建或改建10个体育公园,每个区完成公里以上健身步道改造或建设,加强对已建成设施的规范管理和运营。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对天目新闻记者表示,改建公园内的体育设施,要在合理利用绿地的基础上,结合设计规范,改造建设成群众体育设施、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

海印桥底的公共体育设施,周末这里成为极具人气的公共体育空间。见习记者张沛摄

除了体育公园,《计划》也提到,合理利用城市预留地、高架桥底、地铁上盖、房屋天台、河涌沿岸等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嵌入式健身设施。

目前,广州横跨珠江两岸的多座桥底都已成为极受欢迎的公共体育空间,如江湾桥底的篮球场已建成多年,平日里经常有市民使用;海印桥底今年新建了滑板池,吸引了不少滑板运动爱好者。

体育服务业前景广阔

由企业投资运营,更加市场化的体育场馆也是全民体育设施的一块重要拼图。从单纯的出租场地,到提供培训、结合文创产业等新发展路径,广州市场化运营的体育设施也在创新。

今年一月,拾号体育就将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场馆开进了位于海珠区的文创产业园——同创汇,旨在搭建体育、培训、文化、消费的“体育+”综合平台。

该场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经营状况较良好,篮球、足球等场馆都较受欢迎,多数客户群体是产业园区以及附近的公司客户。

与此同时,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倾向于选择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体育健身服务。

市民陈小姐在一家瑜伽工作室学习瑜伽,她表示之所以选择较小型的健身培训机构,正是出于对个人体验和感受的看重。“大型的健身房团课我也尝试过,体验就没有小型工作室这么好,现在只卖健身课程不卖情绪价值的,很难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这也为广州市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学院教授周良君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州体育产业中,体育制造业仍占大头,但体育服务业本身就具备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的特点,在全民健身的风潮下,体育服务业特别是健身休闲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