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全民健身设施拟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

原标题:为全民健身配上“好管家”

健身去哪儿?这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紧缺之间的矛盾,成为全民健身亟待破解的难点和痛点。如何多渠道盘活场地存量、扩展增量?如何为市民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健身器材?如何把现有的体育设施管理好、维护好,使其真正物尽其用?青岛一直在动脑筋想办法。

8日下午,市体育局召开全民健身场地建管并举公共政策质询答辩会,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区市体育部门、市民代表出席,就《青岛市体育局室外健身设施配建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配建办法》)和《青岛市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广泛征求意见、接受质询。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说:“我们出台这两个《办法》,就是要着重解决‘重建不重管’的问题,如何保证制度科学、规范、严谨,必须广泛接受大家的质询、质疑乃至批评,否则文件出得再多,也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建管并举,体育场地不能“只建不管”

今年夏天,经重新设计改造的奥帆燕岛山公园正式对游客开放,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这里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而让市民游客感到更加“实惠”的,是园区内无处不在的体育元素,蜿蜒山间的健身步道、品类齐全功能多样的健身器材,极大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健身休闲需求。“器材新、空气好、环境好,在这儿锻炼感觉特别舒服。”市民孙玉强说道。

这正是市体育局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充分利用城市“边角下料”做文章,扩大健身场地增量的典型样本。根据计划,包括智慧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社区健身健康中心、口袋公园在内,年全市将建设健身场地和设施处。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社区基本建成“8分钟健身圈”,农村实现全民健身设施的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9平方米。但对标建设“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全国体育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青岛全民健身场地依然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载体不新、质量不高、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市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高海明表示,这也是市体育局正在抓紧出台上述两个《办法》的初衷所在。“体育健身设施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他说。

质询答辩会上,类似的问题也是市民代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