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
作者:李思聪(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也是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新时代,教育系统从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体系、落实课程建设等方面,推动了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但在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层实践中仍面临家长、师生在理念、期待、诉求上与课程目标、内容、要求间的现实落差。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还需要做好家长劳动教育观的引导、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五育”融合路径探索等三方面工作。
做好家长劳动教育观的引导
家庭是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基础,与学校、社会共同构成劳动教育的教学空间。家庭、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态度关系到中小学劳动教育能否真正落地生根。而决定他们态度的依据,是其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成才中作用的判断。
中国家庭素有勤俭、耕读的传统,自古便重视劳动育人。但目前,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仍存在对“劳”与“育”、“做”与“学”之间关系处理的焦虑。面对“是否要提高劳动教育地位”这一问题时,家长们普遍持肯定态度,但在实践上却放不开手脚。家庭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始终同学业压力成反比,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基本在中学前达到高峰,其后,家庭反对甚至可能成为部分学生参与劳动的最大阻力。可见,对家长劳动观、教育观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开展专门面向家长的劳动教育动员,是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亟待发力的“真问题”。
笔者看来,做好这项工作需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对家长劳动教育观的引导,应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