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踢足球的朋友都知道,要想踢球一般只能去人造草坪的足球场。这类场地需要费用,每个人一场球20—50元不等。
那我们为啥能做到踢球不花钱呢?!答案是:“我们一直以来习惯了踢免费场地”。
这句话看起来很扯淡,但是我仔细斟酌了好久,觉得这句话最贴切,最能很好的说明一切。
我只讲事实,绝不造假,看完我经历的,您再*我不迟。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最早可回溯二三十年,我们这帮球友就长期在一个大学(财经大学)免费球场踢球。并习惯的把它称为我们的主场,自称“财大超级联赛”,简称“财超”,这个习惯一直沿用至今,并会继续发扬光大。因为是个土球场,几乎不用维护,也就一直免费。所以这个免费的基因植根于我们骨髓深处。
两块破砖当球门,满满的回忆球场+停车场真草球场真草球场但是,作为国内省会城市高校最后一个土场,历史的车轮让它变成了漂亮的人造草坪球场。漂亮的球场花了万翻新,3米高的铁丝网围起来锁起,收费元起。
主场施工万翻新后,锁起做背景板我们一帮老少爷们,盼星星盼月亮,比校长还关心球场的施工进度。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为我们免费踢球的欲望太强烈,甚至就没有认真想过组织大家花元起,回主场去踢球。
怎么办?必须找到下一个免费的球场。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室外场地设施,如操场、球场、田径场跑道等要先行开放。
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充分发动群众把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中小学陆续侦查踢了个遍。
某小学,球场太小,没敢下脚某中学某中学某中学某中学结果容我一一道来。
政策绝对是好政策,我们受益匪浅。但是,各学校因为自身原因及具体实施时工作人员理解和执行不一致,我们也没少吃苦头。
总的来说,80%的学校能执行以上政策,但我们偶尔也有踢不成球。比如,学校考试、活动、维修等。我们的经验就是试着走更多的学校,最多一天花了几个小时,跑5个学校才踢上球!
当所有的中小学都不能踢球时,我们还尝试过一个职工水泥地羽毛球足球多用球场、一个中医药大学废弃的半个炭渣土场踢球。
纯水泥地,涂颜色只为好看,羽毛球足球一半是标准停车场+一半是撩荒的球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疫情一来,所有的学校不对外开放球场。我们踢球停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都有点佩服这帮爷们,居然找了条刚修的断头马路踢球(抗疫解禁后)。刚开始,有人发照片和视频,提议去马路上踢球,我还不以为然。总觉得那是憋疯了,开玩笑而已。但真的到了约定时间,居然几十号人就有模有样的踢起来!
马路足球关于马路足球,我想说的是:“太伤脚了,轻易不要尝试”。
怎么办,对于我们这帮中老年人为主的球友,马路足球不是长远之计,几场球下来都得趴窝变废材。
苍天啊大地啊!想神马来神马?
一个球友在去马路足球场的路上,不知怎的,看到个废弃的足球场。虽说是废弃,但真的是很好的一个人造草坪足球场。几场球下来,我们总结是,比几个学校场地好,首先是平整,再次是软硬合适不伤脚。缺点是离市区太远了,且指不定哪天就成房地产施工现场。
远离市区的废弃球场,虽然看起来很好这个好像真是个问题!
天无绝人之路,一个球友发来了新的免费球场的信息,离我们家很近。并且,专门和场地老板确认了免费。原来是一大一小两个球场,大的很新,圈起来收费;小的比较旧,干脆就免费了。
成都著名的收费球场,我们偶尔为之说了这么多,有人会说,为了踢个球,干嘛搞这么累,真正喜欢踢球的还在乎几十元钱吗?不就是几十元钱吗?
花钱踢球不利原因如下:
1、费钱:长期踢球花钱就多了,不是几十元能解决的。即便有不缺钱的,但终归是缺钱的多。
2、时间:花钱踢球时间是固定的,只能在某一时间段,这个就存在踢球人和空余场地的匹配冲突。
3、场地:花钱踢球,场地大小是固定的,一般没法根据人员调整。
4、人员组织:花钱的场地,需要有人牵头组织,多了踢不爽,少了踢不成。
5、人员组成:花钱球场除了组队踢球,一般是临时拉人凑数,大多不认识。但非收费球场都是熟人踢球很好玩,不容易有意外冲突,这就像打麻将喜欢几个熟人一起玩一样。
6、以上各种问题的排列组合互相牵制和匹配,也会造成收费场地踢球困难。
总之,收费场地踢球,人会越踢越少。免费的刚好相反,大家习惯成自然,随到随踢随走,自由组合,踢球的人当然越来越多。
到处打游击流浪式踢球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还是希望学校能早日对外开放。这说明我们已经抗疫成功。
再次在学校免费踢球的那一天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