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大格局黄浦区是这样建设体育场地的

市民石小姐是卢湾跑团的一名跑友。今年10月,整修一新的卢湾体育场重新开放,让她惊喜不已,“跑道上新设了快速跑道,太贴心了!”位于黄浦区的卢湾体育场,是沪上不少业余跑团钟爱的训练场,现在分时段设定健身步道和快速跑道,满足了市民锻炼的多样化需求。

黄浦区位于上海的中心城区,寸土寸金,体育场地资源有限;但区内的体育空间又是中心城区最密集的,可谓“螺丝壳里做道场”。“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在体育场地的建设和挖掘上下真功夫,场地增量显著提升,演绎了“小身材大格局”之道。

上海第一个市民球场在这里

一组数据最能直观反映变化。年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38.6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0平方米;到年底,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上升到85.98万平方米(含可利用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30平方米。

区内有卢湾体育中心、黄浦市民健身中心、工人体育馆、世博黄浦体育园等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4处,市民球场14片,社区市民健身房8个,楼宇健身房8个,市民健身步道26条,社区健身苑(点)个。如此密度的体育设施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格局。

年建成的延福公园市民球场是上海第一片市民公共运动场。年,球场通过智能化升级变成了共享运动场,为市民提供更专业、安全、便捷的篮球活动场地。

通过引入共享运动场的“互联网+体育”技术,不仅给原有的街道属地化管理减负,也更符合年轻人对运动的需求。智能化升级后的延福公园市民球场,由原有4片非标球场改成2片标准篮球场,可分可合,适合多种比赛需求。球场里留下的库里等NBA球星的手印、脚印,也有望成为吸引篮球爱好者的又一“卖点”。

毗邻球场,绿树掩映下还有改建升级的益智健身苑点。相比原来的健身苑点,如今有集力量训练、益智休闲、康复保健、身体素质测试于一体多功能健身器材,还有塑胶健身步道,在辐射周边居民的同时,还吸引了附近工作的白领工作之余来放松活动。

黄浦区主要市民球场信息概览

“一江一河”边的最美体育空间

绵延8.3公里的黄浦滨江岸线,通过合理规划布局,“长”出了近15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打造世博体育园、乒博馆、外滩国际电竞文化中心、船坞体育公园等一批城市地标性体育设施。

通过有效利用滨江岸线公益性建设用地资源,还建设了台地花园足球场、世博浦西滨江运动中心足球场、卢浦和南浦大桥篮球场等过渡性体育场地。

滨江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合一,成为市民路跑和骑行的网红打卡地标。改造后的九子公园和苏州河健身步道融入苏州河沿岸景观,成为开展海派特色运动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最美的黄浦滨江健身步道(绿道)

黄浦滨江健身步道(绿道)起于南浦大桥,止于卢浦大桥,全长米。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与滨江岸线绿带、七个主题公园共同构成了“一带三道七园”的黄浦滨江公共空间。自年建成以来,黄浦滨江健身步道(绿道)成为上海马拉松赛的必经之地。

步道沿途还设置了卫生间、免费饮水点、休息座椅、指示牌、遮阳设施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黄浦滨江健身步道(绿道)的优美环境与精细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跑友,这里俨然成为新的路跑圣地。

黄浦区主要市民健身步道信息概览

历史与时代交汇的黄浦滨江滑板极限公园

黄浦滨江滑板极限公园位于黄浦滨江远望号东侧,所处的“一号船坞”曾经是江南造船厂的旧址。

依托百余年历史的船坞,公园的建成为城市工业遗存注入新活力,将“工业锈带”变成市民乐享的“生活秀带”,将船坞历史文化和时尚体育文化相结合,利用近平方米的滨江公共空间,建成了富有特色的滑板极限主题公园。

“体育+”土地空间复合利用

黄浦区推广土地空间复合利用,加强体育和文旅、绿化、养老、商业等其他服务设施功能整合。推动时尚型运动设施进商圈,知名的健身、冰雪等场馆服务品牌入驻淮海路、南京路等商圈,新世界城建成世界最高的室内攀岩墙,让“商圈体育”成为提升健身环境品质的重要一环。

区内商务楼宇多,为服务好楼宇职工,以体育部门出器材,楼宇和属地街道出场地的模式,建成科技京城、兰生大厦、新华联、医院等楼宇健身房。

挖掘可利用体育场地,充分释放每一块空间的健身功能。大力盘活绿化空间、路桥附属、建筑屋顶、地下、边角地等“金角银边”,建设嵌入式的健身步道、健身苑点、楼顶运动场等健身设施。对于符合条件的可利用体育场地,再通过划线、标记、升级地面材质等空间微改造措施,打造成为健身体验感更好的健身场地。

能俯瞰市中心美景的兰生大厦健身房

在兰生大厦的13楼,有一个占地约平方米的U-SPACE共享空间由。空间不但集瑜伽跳操室、健身房、午间课堂一体,在这里还能俯瞰市中心美景是。站在落地窗前,人民广场、上海音乐厅、上海市政府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尽收眼底。

兰生大厦是区内的商办综合体,楼内入驻了中国银行、佳能等30多家企业,共有白领近人。年,健身共享空间由兰生大厦出空间、淮海中路街道牵线、区体育局出资三方合作共建。据了解,如果把这个空间出租出去,一年租金约多万。如今,健身共享空间向大厦内租户免费开放,受到白领们的一致好评。区体育局提供免费的配送体育服务,将白领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培训送到楼宇内。

大商场里藏着世界之“最”攀岩馆

“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被几代上海人所熟知的新世界城换了新颜。新世界城天宇攀岩馆内有高55米的岩壁,使之成为目前全球室内最高的攀岩馆。

体育元素的加入,不仅优化了商圈实体经济的营商环境,更活跃了商场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了城市体育活动的生机与活力,让体育文化“零距离”融入市民生活,实现体育和商业的双赢。

豫园商圈里的金角银边成为健身步道

豫园集团现有38家国资管理企业,职工人,为进一步满足企业员工健身的需求,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

年豫园集团提供中华路号办公楼顶层空间,由区体育局出资建设一条长90米、宽1.6米的楼顶健身步道。步道规模虽然不大,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极致利用空间,向纵深要资源,楼顶健身步道恰恰体现出黄浦体育设施未来的发展特点。

社区健身房全新升级健身驿站

今年8月,位于蓬莱商务楼6楼的老西门街道市民健身驿站正式投入使用,覆盖全人群的健身设施为周边白领和居民提供了运动的场地,也为“十四五”期间上海打造2.0版本百姓健身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市民健身驿站采用智能化健身器材,同时委托第三方上海星之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保证了专业性。近平方米的空间,根据功能划分为有氧区、力量区、长者健身运动区、少年儿童活动区、多功能操房,同时配套淋浴设施。针对老城厢居民的特点,兼顾一老一小,市民健身驿站非常适合一家人来健身。

放弃黄金地段租金,腾出空间给市民健身,老西门街道拿出宝贵的资源用于建设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算的不是小账,而是区域发展的大账。商务楼宇里的健身房,能够引导楼宇白领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集聚。

黄浦区主要社区市民健身房和楼宇健身房

信息概览

凝聚社会力量服务于社会

黄浦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场馆设施的建设运营,同时以场馆资源辐射周边地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让市民受益。

世博黄浦体育园位于外马路号,前身为世博黄浦滨江5号停车场。年世博黄浦体育园正式建成开园。体育园总占地面积0平方米,囊括专业赛事级足球场、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以及乒乓球、台球、健身房等运动设施,是“十三五”期间在黄浦建成的最大体量的体育场馆设施群。

世博黄浦体育园由世博集团对该场地进行改造规划,由深圳泉眼体育集团投资、上海泉衍体育负责运营,是民营企业在黄浦区自主投资、管理大型体育场馆的成功实践。

坐落于外滩附近的黄浦体育馆(黄浦市民健身中心)毗邻南京东路步行街南侧。作为市中心难得的室内体育场馆,在开展全民健身、发挥业余训练作用的同时,场馆积极为学校提供体育教学场地保障,缓解周边学校体育场地紧缺的困境。入驻黄浦体育馆多年的上海峰印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在三楼经营着一家攀岩馆,它正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向周边学校提供攀岩体育课的公益服务,只收取授课教练费用,场地费门票、装备费、设施设备折旧等费用全免。服务了北京东路小学、七色花小学、复兴东路第三小学等学校,每周约人次的学生来馆里参加攀岩课。

攀岩馆负责人唐溢斌表示,在“双减”政策下,周边学校有需求、有困难,找到体育馆,我们作为体育馆内的社会经营机构,觉得应当配合体育馆协助学校,助学校体育教育一臂之力;另外一方面,青少年体育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优的空间,这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展望

立足自身定位特点,“十四五”期间,黄浦区提出以“精而美”为特色,提升市民健身环境品质,打造富有特色的全民健身集聚空间。其中“三带一心”是亮点,即打造世界级滨江健身休闲带、南京路商圈体育活动带、苏州河传统体育健身带、卢湾体育中心高端体育赛事文化中心。未来,全民健身举步可就、“10分钟体育生活圈”触手可及的生动图景将在黄浦熠熠生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3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