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推动了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然而,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现实中健身场所及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今年的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杜富殿建议,应借鉴外地经验,大力推动我省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年2月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但杜富殿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我省无论是市区还是郊区,学校体育设施基本未对外开放,公众甚至连学校大门都很难进。
杜富殿分析,学校体育设施未向社会开放的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安全问题。安全是学校开放体育场馆时最大顾虑。校方对安全的担心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学生的安全问题。小学生年龄大都在6-13岁之间,外来人员鱼龙混杂,学校担心对孩子造成伤害。其次,若居民在学校锻炼时发生意外,责任应该由谁负?二是经费问题。体育场馆一旦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养护都需要大笔经常性投入。这笔费用由谁来负责?这是许多学校共同的担忧。三是运行问题。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一旦运行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过多居民一拥而入,学生、居民的安全问题等得不到保障。既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解决居民健身之便,达到双促进、共保障,需要一个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运行机制。杜富殿认为,我省可借鉴浙江、云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有效做法经验,逐步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杜富殿建议,首先应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区成立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扎实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全面抓好开放工作的落实。同时,应建立成本补偿机制,由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公众开放。制定体育设施开放时间,尽可能考虑到将学生和社会人员使用体育设施的时间错开,具体开放的设施种类和时间应当由学校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学校体育设施对公众开放,设施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该谁担责?对此,杜富殿建议,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学校应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保证体育设施开放时完好并以适当的方式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游泳馆等场地应配备必要的安全救护人员。可以考虑动员使用人员参与人身伤害保险,或由保险公司对公用健身设施的使用提供强制保险。一旦使用者发生意外,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与赔付,减轻中小学校方开放体育设施的压力与负担。此外,杜富殿建议建立督查奖励机制。有关部门要对体育设施开放的学校开展督查,督促学校做好开放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将该项开放工作纳入对学校的总体评估,对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良性循环。(记者王小武钟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