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课堂#
教育部日前作出部署,年,体育、美育(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科目,将纳入中考,分值也将大幅提升。至此,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开始重视体育、音乐、美术的课堂教学。这几门艺术科目的课堂教学不仅规范了课程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更注意教学质量。
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例,过去敷衍了事的体育课堂,现在也严格地按照体育课堂常规上课,一时之间,学生还有了许多的不习惯。比如:学生在课堂里磕磕碰碰,难免出现运动性损伤。
这应该引起学校和体育老师的高度重视,毕竟中小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发育期,孩子们都还比较稚嫩,出现运动性损伤,或许给孩子留下终身的遗憾。
大家都清楚,体育课中,场地、器械、学生的行为和身体状况、教学组织、天气等因素,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些学校为规避责任,将体育器材封存起来,不向学生开放。此类因噎废食的做法,固然能够减少安全风险,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减少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学校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消除场地安全隐患
案例:“短距离跑练习课上,做完准备活动后,学生们进行分组轮流练习。轮到殷望这一组时,突然出了问题。殷望长得有点胖,跑得很慢,还边跑边侧身与同学讲话。跑着跑着只见他向前踉跄了两步,随后摔倒在地上,脸色苍白,痛得直叫。医院检查,发现他的手腕骨折了。殷望跑得很慢,怎么会突然摔倒呢?原来,学校在暑期里进行过维修,操场上有一枚铁钉没处理好,尖端露出地面大约两厘米,不细心看的话很难发现。殷望在跑的过程中只顾着和同学讲话,没有注意脚下,结果就不小心踩到了这枚铁钉,受惯性使然,向前摔倒。
反思:这起安全事故,祸首是铁钉,责任却在学校和老师。因为学校和体育老师的疏忽,没有认真地对体育场地进行检查,才没有发现这颗惹祸的铁钉。
学校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是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所必需的物质保障,不能有任何的安全隐患。学校应定期对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体育老师也要在每节课前对场地和器具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并提醒学生提前取下身上尖锐的器物和危险的佩饰。
规范技术动作细节
案例:六年级学生上“跨越式跳高”课时,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后,并做了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练习跳高辅助动作,最后进行“跨越式跳高”练习。然而,一个身体偏胖的同学在跳高过程中,心不在焉,右脚起跳,左腿横跨,由于身体不够协调,跨过去后,左脚崴了。经医院检查,该生膝盖韧带拉伤,需要住院治疗。
反思:该生因跳高致膝盖韧带拉伤,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为什么?因为该生的技术动作不到位,不规范。
如何避免此类安全事故发生呢?
第一,老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要清楚到位,要结合练习分步、分层次地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第二,老师的示范动作要精准到位,如此,学生在模仿时才可能接近规范,进而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第三,保护措施要细致到位,尤其是学习某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技术动作时,老师甚至可以安排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保护。当然,教导学生规范动作,是最有效的保护。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七年级某班三对三篮球教学比赛中,双方比分非常接近,球员们拼抢激烈。最后时刻,小刚抓住机会从底线突破,小明则从侧面冲上去封挡。因小刚强行上篮,两人猛烈相撞。小刚完成投篮后便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一时间无法站立。医院检查,诊断发现,小刚右腿骨骨折反思:在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对抗运动中,运动损伤发生的领率较高。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第一,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学生牢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不要为了追求好的比赛成绩,把安全置于脑后;
第二,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方法,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尽量降低受伤程度,如摔倒时采用侧身受力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冲击力等;
第三,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如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先做准备活动,以保证安全。
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