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有待提升,武汉市政协委员建议利

极目新闻记者李庆

“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渗透融合,推动体育消费纵深发展,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新商贸中心、文体产业园等新产业集聚区……”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发挥体育赛事带动作用,促进体育消费升级。

体育产业作为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覆盖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用户黏性高、产业链条长的特点,在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振消费和带动投资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料图片

老旧小区可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的空间不足

《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提出:要构建12分钟体育健身圈,既能满足居民在日常生活空间开展相应体育运动的便利性和可达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培育个性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带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让城乡居民“12分钟体育健身圈”更加完善,但目前武汉在12分钟体育健身圈的构建上,还有着不少提升改善的空间。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提案建议,发挥体育赛事带动作用,促进体育消费升级。

民进武汉市委会的与会政协委员们认为,“12分钟体育健身圈”的建设需要结合社区空间来规划体育用地,而现有的体育设施还存在总量供给不足且存在区域间不平衡的现象。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武汉市共有体育场地个,体育场地面积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96平方米,距《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所提出的2.7平方米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中心城区普遍存在老旧小区较多、社区内空地较少、可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的空间不足的问题。

政协委员们调研发现,武汉现有体育设施的配备未能充分贴合社会需求,比如:全民健身路径常见的单双杠、转腰器、太空漫步机等设施,基本能满足老年群体的活动要求,而年轻群体喜爱的篮球、轮滑、飞盘等运动则仍然缺乏活动空间,一些商业健身场馆受疫情影响,经常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

目前,武汉已有渡江节、武网、汉马、世界飞行者大会等著名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其影响力尚未充分溢出至普通市民层面,渡江节虽已举办47届,但长江边仍然缺少配备更衣室和救生人员、方便游泳爱好者下水游泳的基地;武汉马拉松是世界田径银标赛事,但江滩、沙湖公园等热门跑步路线还缺乏存包柜、售货机等助力跑者锻炼补给的设施。

合理利用空闲地打造普惠性体育设施

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要统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优化健身场地布局,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区域发展规划,推进落实“一场两馆一园”(标准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标准游泳馆、体育公园)的场馆建设,依托中小型体育场馆、文化活动中心等,统筹文体活动设施布局。同时,紧密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有机增设体育场地,合理利用具备条件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打造空中步道、老年人健身角、屋顶游乐场等普惠性体育设施,按“因地制宜,因时开展”的原则增设笼式足球场、拆装式游泳池等专业化体育设施。

截至年底,武汉市各类公园已突破座,到年武汉各类公园达到座,政协委员们建议,在新建公园、绿道、绿地项目中坚持“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的思路,在项目动工前就规划配建体育设施,使公园景观带与体育健身设施有机融合,形成全民健身休闲新型景观带。

体育空间和设施如何布局才更合理?民进武汉市委会多位政协委员认为,要调研居民需求,实现体育空间及设施的多样化。比如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更多考虑广场舞、健步走、全民健身路径等需求;对年轻人较多的社区,可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球类设施。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便捷预订运动场地、匹配运动队友、参与培训课程等功能,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对运动数据指标进行精准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定量运动方案。在健身场馆运营规范化方面,有关部门应采取减免租金、发放文体消费券等方式积极扶持健身场馆在常态化防控下有序营业。

大型体育赛事是创建和推广城市品牌的绝佳平台,可以集中展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底蕴,使得城市文化品牌效应最大化,做好品牌赛事推广和市场运作,能广泛提升城市知名度,吸引赛事消费群体。民进武汉市委会集体建议,借助赛事契机完善设施,扩大受众参与面,在筹备渡江节、汉马等品牌赛事时,升级江滩游泳设施、在热门跑步线路增设存包柜、饮水机等。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渗透融合,推动体育消费纵深发展,推进运动健身、体育培训、竞技表演等与住宅、文化、商业、娱乐等业态综合开发,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新商贸中心、文体产业园等新产业集聚区,实现不同业态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引流,发挥体育用户黏性,丰富消费体验。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3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