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促进儿童独立上学在城市交通规划管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1.html

导语

独立上学对儿童成长发展极为重要,但由于儿童本身的身体限制及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儿童上学道路的安全保障更是不容忽视。为促进儿童独立上学,德国进行了儿童友好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同时让儿童参与城市交通设计与改善,以便更好地达到儿童友好的规划,使成果更具针对性。

导读:

创造儿童友好的空间,除了道路交通管制措施,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和主观安全感也至关重要。

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的依据是道路交通量,但如果某道路经常有需要保护的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则不完全依赖于交通量。

德国一直促进儿童、青少年参与市政规划进程,并立法保障儿童的参与权。

一、儿童独立上学的意义和问题

独立上学对儿童成长发展极为重要,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注意力集中,对空间的认识,对距离、时间和速度的感知,以及培养责任感和促进社会行为的发展(见图1)。儿童阶段获得的经验将塑造未来的出行模式。独立上学使得儿童通过运动、社会交往去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大多数小学生通学距离很短,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中学生通学距离较远,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减少开车上学有助于降低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安全隐患以及CO2排放。

图1:儿童独立上学的优点

不过由于身体发展的限制,低龄儿童的行为、听力和视线等方面均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异,使得他们无法适应复杂的道路交通状况。这些差异使得道路使用者也无法预测儿童的行为,儿童常面临各种威胁(见表1)。20世纪70年代,德国有90%的小学生独立上学,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出租汽车”(Elterntaxi)导致学校周边交通混乱,使得学校管理层和家长更不想让孩子步行或骑车上学,严重地阻碍了儿童的成长发展。

表1:儿童身体特征导致的交通威胁

为解决上述问题,给儿童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德国从改善步行、自行车交通以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开始,通过一系列保障通学交通环境安全的促进活动、交通教育与培训等措施,使得儿童逐渐开始采用环保的交通方式独立上学。

二、儿童友好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1、住区道路交通管理

德国小学规划按照学区划分,通学环境以住区为主,因此,住区建立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是保证儿童独立上学的第一步。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主要分为非机动交通与机动交通两类(见表2)。

表2:德国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

★非机动交通空间

非机动交通是儿童通学出行的基本方式,完善的非机动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儿童上学道路安全的基本条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早已被纳入德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体系中,层次分明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与标志系统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了清晰的法规保障(见图2)。

图2:德国行人和自行车的主要交通标志

儿童在道路上往往表现出突然性和不可预测。对儿童来说,人行道具有游戏、停留和通过的功能。为了创造这种自由的空间,除了道路交通管制措施,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和主观安全感也至关重要。繁忙的街道和广场可为行人提供主观的安全感并防止故意破坏或骚扰。开放清晰的道路设计、良好的照明、定期修剪灌木和树木对确保步行环境安全很重要。

★机动车速度限制区

在机动车交通控制与管理方面,德国城市儿童友好的道路交通管理模式主要有30km区和交通安宁区。这两种模式普遍应用于德国各个城市的居住区。

30km区适用于公共道路,该区域的所有车辆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德国于年在居住区试点推行30km区,其设置目的是提高交通安全性、改善居住和停留质量。30km区的优点包括:街道更安全、噪声更少、交通量更均衡、接受度更好、成本与管理负担更少、生活质量更高、交通规则更清晰、对行人伤害更小。30km区被认为是儿童居住区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交通安宁区(见图3a)适用于整个住区,对促进多种交通方式(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兼容具有重要作用,在降低空气和噪声污染的同时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其法规要求:汽车驶入时,必须以步行速度行驶;驾驶人不得危害或妨碍行人通行;行人不得有意阻碍交通;车辆不允许停放在可停车标志以外的区域;行人能够使用整个街道,允许儿童在所有地方玩耍。此外,在有上学道路标志的道路,允许儿童穿越。目前,上学道路标志上会有补充规定,如30km区或通学时段标注(见图3b)。

图3:德国机动车交通控制与管理标志示例

2、行人过街设施设计与管理

行人过街是儿童通学道路上的重要交通环节。德国对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和设计具有明确的法规标准,以满足多种交通方式的通行需求(见表3)。

表3:行人安全岛的设计要求

★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的基本原则

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的依据是道路交通量,但如果某道路经常有需要保护的行人(例如儿童和老年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则不完全依赖于交通量;原则上,结合地形的特征,过街设施的设置应为行人提供方便,不主张在建成区新建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连接公共汽车站、地铁车站以及城市主干路等例外;应采用辅助设备(电梯或扶梯)克服行人与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高度差距。

★行人过街设施设计

德国行人平面过街设施的设计主要有:安全岛或安全带;行人优先的路侧空间和道路收缩;减速带或部分抬高路面减速带。行人过街设施应满足行人以及使用滑板车、自行车、轮椅和推婴儿车的出行者的穿越道路要求,并结合人行横道和信号灯设施进行设计(见图4)。在一些道路较窄、学生穿越频繁的路段可增设简易的行人过街安全辅助设施,提高学生通行安全。

图4:设置上学道路标志的行人安全岛

★机动车停车与速度的管理和限制

德国道路交通规划中,路内停车被认为是阻止行驶车辆意外驶入人行道的屏障,但是需要消除路内停车对行人过街的安全影响。根据机动车速度限制(30km/h和50km/h)和过街设施类型(是否具有行人优先权),明确规定路内停车区域与行人过街设施的距离,这是保护过街行人可见性的基本措施。为有效保障通学路段的过街安全,还实施了一些新措施:在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增设速度记录牌,通过哭笑脸标示通过车辆的速度是否合格。

3、儿童参与城市交通设计与改善

近20年,德国一直促进儿童、青少年参与市政规划进程,并立法保障儿童的参与权。参与过程中,由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提供建议和支持,以协调规划者与儿童之间的意见。推进儿童积极参与项目的所有阶段,儿童参与将更易于达到儿童友好的规划,成果更具有针对性。

城市交通改善是儿童参与的重要方面。年在德国小镇Kerpener,由小学生规划的第一个儿童友好的环形交叉口和人行横道在小学(Ulrichschule)附近建成(见图5)。该项目得到全德汽车俱乐部(AllgemeinerDeutscherAutomobil-Club,ADAC)、德国自行车俱乐部(AllgemeinerDeutscherFahrrad-Club,ADFC)、儿童保护联盟(Kinderschutzbund)以及市政机构的共同支持。改造后的交叉口设计色彩丰富,适合儿童使用,使得该小学“父母出租汽车”交通量明显减少,缓解了学校附近的道路交通问题。

图5:儿童友好的人行横道和交叉口

在斯图加特南部的步行交通检查项目中,小学生从家出发检查上学路线,寻找问题和改善的机会。参与人员包括:16名三年级学生、市儿童代表、斯图加特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以下问题:人行道狭窄且经常铺砌;穿越街道困难;灌木丛和树篱会阻碍视野;许多驾驶人没有遵守速度限制,在交叉口快速转弯对儿童造成威胁;行人的红灯等待时间过长;安全岛太小等。随后,检查报告被提交至地区顾问委员会,由参与机构在学校举行结果汇报会议,向儿童报告检查问题的解决与进展情况。

4、儿童友好的公共交通系统

在德国,儿童经常坐公共汽车、地铁和市郊铁路去上学。每天有数百万名儿童乘坐公共汽车往返学校,每年有多名儿童在公共汽车上受伤。提高并保障公共交通运营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便利、高效和无障碍的公共交通系统

德国城市短距离公共交通系统(ffentlicherPersonennahverkehr,PNV)主要包括:市郊铁路(S-Bahn)、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详细的时刻表,针对学生上学的公共交通线路在通学时间会通过提高班次、缩短发车间隔来满足需求。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公共汽车为辅的公共交通体系为住区居民快速、舒适、便利的出行提供保障。无障碍设计是德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重要目标:通过坡道和电梯设计,便于儿童婴儿车、轮椅和自行车可达各类轨道交通车站;公共交通车辆及其空间设计可满足婴儿车、轮椅和自行车搭乘使用。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将设置更多公共交通线路针对通学交通,促进残疾人、婴儿车或携带自行车的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

在票务系统上,德国城市短距离公共交通系统对6岁以下的儿童免费,对6~14岁的儿童与青少年有优惠,设有学生年票。除通学交通,幼儿园和学校的日常参观活动和郊游普遍使用公共交通系统。当前,一些城市(如柏林、罗斯托克等)正在推行学生免费乘坐公共交通项目,旨在帮助贫困儿童和青少年参与教育、体育和文化活动。限于昂贵的服务费用,其他联邦州仍在讨论免费公共交通的可行性。

★校车交通(Schulbusverkehr)

校车指学生往返学校的定期交通工具。德国校车主要包括固定校车和临时校车。除学校自营校车,定期校车和临时校车主要由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供。德国校车交通的法律依据主要包含在两个框架下:一是联邦层面的各类交通法规;二是州、地区相关法规和协议(校车合同)等。校车交通法规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和要求:如针对校车驾驶执照设定了明确的批准要求;针对儿童和青少年提出了15条乘坐校车的规则。同时还制定了事故预防条例,如校车危险操作(倒车和转弯)的预防措施;对校车停车点和无障碍车站的设置规范与标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0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