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留言)
近日,西城区白云路2号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的学生家长反映,很多孩子近期出现头晕、恶心、流鼻血等症状,家长怀疑与学校翻新的操场有关。目前,该学校的操场已停用,学校处于停课状态。
事发后,西城区教委立刻对该校空气和操场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均符合国家标准。面对高涨的舆论,西城区教委和北京市教委频频表态,将对各区操场进行全面排查、彻底整改,拟制定中小学塑胶跑道操场标准。又是毒跑道,又是检测合格,“毒跑道”、“毒操场”的频频曝光,屡屡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为何早已曝出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到底是谁在持续“制毒”,又是谁在助纣为虐?
“毒跑道”版图急速扩张学校岂止一所
北京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毒跑道”事件并非首发,在此之前北京就已经曝出过多所“毒跑道”学校。仅今年六一儿童节以来,短短三天,就有沈阳、成都相继爆发“毒跑道”事件。近两年校园“毒跑道”事件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到年6月,被媒体曝光的“毒跑道”学校共有33所,涉及到北京、四川、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具体城市多达16个。“毒跑道”涉及的学校主要为小学,甚至还波及到了幼儿园。其中,深圳市是去年受“毒跑道”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多达12所学校。
健康体育何以演化为“生化危机”?
(一)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市场
由于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校园塑胶跑道,早在年,大力建设塑胶跑道就在官方形成了统一意见。校园体育的兴起,导致学校塑胶跑道需求旺盛。面对旺盛的塑胶跑道需求,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海鹏透露了这样一个现实:自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就新增了近家原料生产供应商,这些小型生产商一年就占原有生产原料市场的50%或以上份额,而这些小型生产商绝大部分没有资质、没有技术、没有生产管理系统、没有质量保障体系、没有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没有产品检验检测手段、没有专业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多个“没有”,使得生产成本极其低廉。生产成本低使得市场价格就低,这又恰恰符合投标的低价标准,这就使得这些“多无”产品拥有了价格优势,而那些有资质的企业则可能面临市场窘境,“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
(二)“低价中标”的投标标准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的公立学校基建项目通常是由教委基建处委托招标公司进行招标,中标单位负责具体施工,城建部门、教委基建处、学校则进行三方监督。所以,教委作为直接监管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低价”是中标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评标体系倾向于大型建筑工程企业,而大型建筑工程企业并不一定擅长体育设施工程建设,那些专长于体育设施工程建设的中小企业则可能会被排斥在外。大型企业中标后,再将工程转包给中间商,中间商再转包给施工方,这样层层转包,使得项目经费层层递减。有限的经费,旺盛的需求,可想而知,塑胶跑道的安全很难得到保证。
(三)违规施工
商家逐利而生,由于施工项目层层转包,经费逐层减少,所以到得施工方最后一层时就更少了。商家为了节约成本,最大限度的保证利润空间,就不得不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原材料,甚至往里面违规添加含有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毒跑道就这样炼成了。
(四)监管不力
从产品生产到工程施工再到交付使用,整个过程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更多的是依赖企业的良心,这显然太过天真。
产品生产鱼龙混杂无可避免,但中间监管环节的缺失,却会导致化工原料市场的鱼龙混杂,这才是最可怕的。有需求就有市场,“低价中标”标准要求中标方以低价寻得施工方,中标方付给施工方的低项目经费,要求施工方寻求低廉的原材料,而这些因监管缺乏而流向市场的低廉原材料,恰好就迎合了施工方的低价要求,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校园操场的工程质量。如此,环环相扣,互取所需,共同牟利。
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海鹏表示,对于监理方的指定,国家没有相关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体育设施工程监理单位,一般来说,招标方可自行指定第三方监理,原则上,中标单位负责具体施工,城建部门、教委基建处、学校进行三方监督,但大部分招标方和校方不懂专业知识,通常会委托给生产商和施工方,由其确定监理公司。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寻找对其有利的监理方,有的施工方甚至直接监理,这就造成了“监而不理”的局面,监理形同虚设。
严格说来,一个工程的实施的前、中、后期都需要检测和监督,在生产环节、招标环节、施工环节一一失守过后,最后的验收环节自然也难免“失守”,而且大多流于形式,有时候甚至连形式都省略了,一个红包就能解决。据媒体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承包人透露,在施工过程中,只要铺得平整,视野效果好,质量方面甲方一般不会说什么,验收基本都会通过,不用送检。也就是说,对于项目的送检国内是没有强制性规定的,可送可不送。即使送检,也会弄虚作假,送检样品和实际使用品不一样,专业的检测机构很少,又主要位于省城,而这一过程很难控制。由此看来,校方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施工过程中不监理,就连验收环节也要自行省略。再者,对于项目送检应作强制性规定,为了防止作弊,应让检测机构上门检测,而不是提交样品。
除了人为的规避,现行的验收标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媒体报道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地教育局分管基建的副局长坦言,年之前,塑胶跑道的工程验收从未包括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检测,验收内容仅为跑道厚度等物理内容。年,江苏等地相继曝出“毒跑道”事件后,各地才增加了塑胶跑道挥发成分的抽检。
(五)一套“国标”走天下的检测标准
又是符合国家标准!近两年发生的引发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