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踏入麻江县谷硐镇谷硐小学的校园,校园内教学区、食堂、宿舍有序分区,体育设施齐全,环境干净整洁,让人身心舒畅。
“汪叔叔,我很喜欢学校的生活,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还好吃呢,中午还有水果……”下课后文琴蹦蹦跳跳地说起在学校的感受,看到小姑娘性格上的变化,这让我由衷地感到开心。
我叫汪文东,是麻江县纪委监委扶贫干部,年9月,根据组织安排,我与麻江县谷硐镇谷硐村的文琴家结成了“帮扶对子”。
汪文东到小文琴家中看望老人。
第一次见到文琴的场景,满是心酸。文琴是我帮扶的七户贫困户中唯一的在校生,单亲家庭,跟随父亲和年近八旬的聋哑奶奶一起生活。 扶贫先扶志,扶智即扶贫。为让这个贫困的家庭走出困境,我暗下决心,一定尽己所能,帮助她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谷硐村属于村中心学校所在地,按照规定,辖区内的学生不能享受寄宿生待遇。文琴家距离学校近4公里,为了准时赶到学校,每天早上七点必须起床,要么赶车、要么走路,每天往返学校4次。有时候赶不上车,就只能走路,这对于一个仅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汪文东给小文琴辅导功课。
想着自己的孩子有父母的疼爱,时而还撒娇任性,而文琴小小年纪却无依无靠,为吃穿忧心、为读书操心,想到她的艰难成长路,我就莫名地揪心。 为了帮助文琴解决实际困难,我将她家的困难书面向学校反映,多次找学校校长、班主任沟通协调。 学校终于同意将文琴列入住校生管理。这样不仅为她节约了伙食费、车费等一大笔开支,更可喜的是,还解决了放学回家无人辅导作业的问题,她的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班里的中下等上升到班级前十名。 住校问题解决了,让文琴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家里年近八旬的聋哑奶奶。为帮助奶奶办残疾证,我亲医院进行残疾人等级鉴定,并帮助办理残疾证、申报重残护理补贴。
汪文东为贫困群众争取养鱼项目。
两年来,通过争取爱心人士支持和个人出资等方式,先后为文琴争取助学金余元、物资折款余元,真正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还先后帮助她家争取到临时救助元,协调解决仔鸡50余羽,争取到房屋维修、庭院改造、家居改善项目。 这个家庭要尽快脱贫,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文琴的父亲要积极劳动创造。我与他沟通,拉近关系,引导其自力更生,同时,要花精力关爱孩子成长。现在小文琴,每周能接到爸爸的远方来电,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了许多。
汪文东邀请爱心人士对贫困学生进行赞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通过几年的帮扶,文琴的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进步,性格也变得格外开朗了,家里的生活比以前有明显的改善,日子越来越好,有了盼头,这一连串的蜕变,尽管过程曲折,但最终结果喜人,也让我倍感欣慰惊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何乾
编辑刘诗雅
编审田旻佳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