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段的体育课堂中,整体教学方式存在着单一化、陈旧化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有效激发自身兴趣与主观积极性,容易导致对活动流程产生抵触心态的问题,不利于后续的体育课程教学展开。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授课方式的转变策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活动质量,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流程中产生探索兴趣,有效激发主观积极性,为后续的身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小学低段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问题,整体授课模式偏向成人化,没有适应小学生的精神特征,容易导致厌学、抵触等心态问题出现。同时,小学低段体育课堂普遍处于教师主导的状态,没有注重学生自身的作用,降低了整体活动的效果与教学质量。在课堂流程中,教师普遍倾向于按照课程大纲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无法发挥自身游玩天性,限制了课堂的基础取向,导致整体气氛沉闷、压抑,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这一阶段的体育课程普遍没有脱离体质强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注重动作的标注程度、学生的学习状态等信息,忽视了个体创造力、想象力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整体教学质量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与时代的发展潮流产生了明显的冲突。
2小学低段体育课堂转变教学方式的策略途径
(1)增设多元化体育项目,加强安全保障
为了有效改善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基础活动,达到良好的学习与健身目标,有效增强自身体质,降低精神压力。例如,教师可以开设游泳教学项目,让学生能够在玩耍过程中学会对应技能,进一步强化基础创造力,达到良好的授课目标。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心态,使他们对体育课程产生期待,有效激发自身主观积极性,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但是,教师应当注重项目的安全性,尽可能使学生处在具有保障的环境下,避免出现意外问题,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2)平衡基础资源分配,优化教学措施
由于体育课程的基础项目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此针对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往往偏向于内容与形式的讲解,没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适配,导致整体授课质量无法有效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严重降低后续的教学效果,不利于体育授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应当针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改进,使其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一步强化基础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学生的运动项目教学,如篮球、足球等,可以采用比赛、合作竞争模式,让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快速融入到学习内容中,达到良好的教育目标。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健美操、跑步等,教师也可以采取奖惩授课模式,让学生可以产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强化整体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授课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课程时间分配的规划,尽可能让学生能够享有自由活动时间,平衡基础教学资源分配,使学生群体能够得到正向反馈,有效激发体育课程的探究兴趣,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3)实施运动安排,采取针对性措施
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体运动量与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承担起教学重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体质,有效平衡运动神经,达到良好的发展目标。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为繁重,时间分配普遍倾向于文化课内容。同时,营养补充也处于过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肥胖、不良代谢疾病的问题发生。对此,小学低段体育课程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跑操、游戏运动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运动量,使他们能够在体育课程中收获强健的身体,有效提高应对学习生活的效果。针对活动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安排,如健美操、跑步、踢毽子、花样跳绳、拔河运动等。在进行规划时,教师需要注意运动量安排的级别,避免学生出现过量运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整体运动安全性将会受到损害,不利于未来的进一步教学。对此,教师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基础状态,为他们安排针对性的运动项目,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中有效锻炼自身体质,进一步强化整体学习效果,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转变小学低段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转变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其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良好的授课目标。
(4)注重多方配合,强化家校联系
在小学低段体育课堂的教学课程中,教师离不开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同配合。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在课堂中进行运动,在课下或家庭中便处于不良生理状态,容易导致身体成长问题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小学低段体育课程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学校、家庭、社区进行共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运动学习,有效加强自身体质,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利用课下相关资源,可以解决内部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社区中的健身设备上进行适当的锻炼,有效强化基础体质,达到最佳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的家庭进行沟通,使运动氛围能够得到有效构建,进一步强化整体授课效果,实现良好的发展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体育课程需要进一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强化自身的体质。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应用合适的授课方案,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