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新建改扩建中学年内竣工交付

永安中学因地制宜打造为“公园中的学校”。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第一件便是增强教育服务供给。实现学校基础设施提质扩容、加大优质公办学位供给是民之所盼,更是发展所需。

今年以来,在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全力统筹及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的支持下,中山市代建项目管理办公室(下称“市代建办”)不遗余力推进一批学校项目建设。截至今年8月,烟洲中学、永安中学、中山市华侨中学高中部、中山市第一中学南校区、中山市第二中学等5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实现竣工交付,并于今年9月开学季正式投用,可为全市新增约个高中学位。今年8月,作为全市首个政府投资的装配式建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学前教育大楼工程实现了提前封顶。

“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为紧扣今年9月交付投用的总目标,每一个学校项目均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领导‘挂帅’督导、高位协调,由市代建办挂图作战,狠抓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多部门合力,最终实现工程如期完工甚至提前完工。”市代建办工程监管二部部长李涌文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曾艳春

通讯员雷思远

挂图作战

建成中山单一投资额最大的公办学校

“16个月争分夺秒、挂图作战,烟洲中学终于赶在9月开学前竣工交付!”站在烟洲中学竣工告示牌前,市代建办工程监管二部项目负责人林志辉感慨,新建的烟洲中学按省一级学校、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建设,是中山市有史以来单一投资最大的公办学校项目,总投资超8亿元。这所高中最大规模可开设90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学生人。它的建成投用结束了中山西区没有高中、没有市直属学校的历史。

作为中山西区第一所市直属高中,烟洲中学不仅建设标准高,建设难度也非常大。

从俯视图看,烟洲中学犹如一条龙,极具特色的校园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原来,烟洲中学建筑设计来源于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学校打造了一条形似“长龙”的风雨长廊,贯穿整个校园,为学子们遮风挡雨。而为了让烟洲中学极具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案落到实处,市代建办创新采用了“BIM”3D建模技术,高精准度地搭建了建筑信息模型,让设计方案变得可视化。

此外,为了在今年9月交付投用,烟洲中学项目工期变得非常紧张。

“倒工排期、挂图作战,绝不是一句空话。”李涌文表示,为按时按质交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领导“挂帅”督导,市代建办从9月向前“倒排工期”,将每一个关键节点落实到一张“作战图”上,明确细化每天的工作量。高峰时期,超名建筑工人“两班倒”,为高标准建设好烟洲中学“连轴转”。

今年,与烟洲中学一样,按照省一级学校、国家示范性高中标准建设的中山市永安中学项目也在8月如期竣工交付,学校学校毗邻“树木园”,被打造为“公园中的学校”,可为全市增设81个教学班、个学位,极大地缓解了区域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通过合理利用校区原址,中山市华侨中学高中部二期扩建工程新建了图书馆、实验楼、体育馆、艺术楼等,同时延续了侨乡文化风格,对校园建筑外立面、道路、景观进行了全面翻新升级;在空间有限的原校区内,中山市第二中学改扩建工程今年新建了三幢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及设备房,对消防车道、园林绿化、室外管网、安防系统等进行了改造升级,为师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为解决功能教室欠缺、学生运动场地不足等问题,中山市第一中学南校区扩建二期工程也在年内新建了艺术楼、音乐厅、运动场……

李涌文感慨,年内5所新建改扩建高中全部实现竣工交付,得益于项目背后整个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全力支持,市代建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工程技术中心、审批办、市工程质量中心、市工程安全中心等多个部门凝成一股绳,合力保障项目有效推进。

严守“细节关”

力保民生项目效益最大化

为实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质扩容”的目标,市代建办严把“细节关”,从工程质量安全、项目投资入手,力保政府项目民生效益最大化。

在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市代建办干部将保障学校项目建设的安全性、落实人性化措施牢记于心。以中山市一中南校区运动场建设为例,该运动场靠近金子山公园,为避免山体影响,项目组在石质边坡上新建支护结构,并配备专业的排水设施、排水系统,可将雨水引入市政雨水系统,避免运动场雨季积水及边坡垮塌、滑坡风险,排除安全隐患。

在中山市二中改扩建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横跨学校的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为确保学生通行安全,市代建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工室、市工程技术中心通过多轮讨论和论证,最终在宿舍楼之间的山体上开辟一条临时通道,以确保师生通行安全。“这条交通便道建设属于山体工程,施工难度大,项目组努力了近半个月才完成施工。”李涌文说,市代建办干部的担当作为,不仅体现在用心用情把控好质量、安全的细节,更在于严把项目“设计关”。

在高速推进学校项目建设中,建设团队主动提前摸排预判,结合项目实际寻求“最优解”,力争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在永安中学建设过程中,市代建办结合项目实际,把临时用水、用电方案与永久用水、用电管线相结合推进,不仅有效解决永安中学的临时施工用水用电问题,同时满足邻近在建树木园相关工程的用水需求,避免后续管线重复建设,最终为项目整体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

此外,烟洲中学、永安中学于年完成施工图审查,但最新的设计标准《关于规范城市新建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意见》于年发布实施。当时项目开工在即,市代建办项目负责人以建设精品工程的责任感,不辞劳苦,向相关部门充分说明情况,沟通设计单位根据人防工程设计新规范优化调整施工图,并重新按建设流程办理人防方案、规划、审图等相关手续,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达到降低造价成本的效果,两个项目节省投资约万元。

应用新技术

建设全市首个政府投资装配式建筑

12月12日,1万多学生期盼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学前教育大楼工程即将建成。这栋学前教育大楼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目前总工程量已达到92.31%。这是中山市代建项目管理办公室代建的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也是中山首个政府投资的装配式建筑项目。

该项工程采用了一种新型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方式相比,这种建造模式不仅能提高施工效率、精度、质量,大幅降低人工依赖,更能实现节能减排。近年来,中山市为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建造方式创新,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探索采用新型的建造方式并非易事。项目前期,为克服“资金关”“设计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组织一批青年骨干下沉基层,开展了大量考察调研、汇报协调工作,共同解决了项目的资金调整、方案优化等难题。

今年初,经省、市专家联合评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学前教育大楼工程成为中山首个通过设计阶段预评价的政府投资工程装配式建筑项目,为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良好示范效应。在施工过程中,为跨越“技术关”“质量关”,市工程技术中心、市代建办合理推进项目建设。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项目于今年8月提前实现封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新建学前教育大楼工程的建设,为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为普及装配式建筑、培育相关专业人才,今年以来,市工程技术中心牵头举办了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应用技术”的专题培训。培训讲座系统性全方位展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和应用,让更多的技术人员清晰地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分享装配式建筑相比常规建筑在技术途径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地促进装配式建筑水平提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3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