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就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其实质就是将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融合为一个教育共同体,两者基于促进学生良好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而相互关联。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且已取得一定成效。同时,我们也发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着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
推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重点,而农村教师资源配置问题值得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城市教育的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里,农村生源大量流失,农村学校经费不足,加上学校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农村教师不愿留下,又缺乏吸引新教师来农村学校任教的优惠条件,导致农村教师资源不足,农村教育难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H县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教师资源配置情况
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并与国家政策实施保持一致性。
其总体上体现为从保障城乡学生都“有学上”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促进城乡学生“好上学”的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正体向好发展,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H县,坐落于山西省的东南部,位于泽州盆地的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四面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
全县下辖3各街道、9个镇和3个乡,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48.49万。H县是山西省文化强县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H县始终致力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曾多次作为代表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代表发言,以H县为例,对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教师资源配置具有代表性意义。
H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响应国家科教兴国,奋力建设教育强市,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针对现在城市学生远多于农村学生的现状,H县严格落实教育经费“只增不减”,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配置。
一是兴建学校,投入大量资金高标准建设“五校五园”,即新建五所义务教育学校和五所幼儿园,目前已有三所幼儿园投入使用,另外几所也指日可待。
建成后可提供个学位,解决5万户家庭的上学需求。二是撤并没有学生的“空学校”,让农村教育资源更为集中,撤销小学5所,幼儿园8所,小学附设幼儿班2个,对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完成,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是大力投资全面优化提升校园环境。全市个教室健康照明改造完成。
38所义务教育寄宿制餐厅“放心工程”、14所中小学校园环境美化提升项目顺利完工。四是于年就率先完成了“县管校聘”改革对各学段学校的全覆盖,盘活全县教师资源,统一管理、统筹使用,加强城乡教师间交流轮岗。五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需求坚持每年补充新教师,及时为城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H县农村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H县城乡教师资源的配备正在越来越均衡,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明显提升,教师队伍更加优化。但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受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教师资源配置依然城乡有别,农村教师资源配置依旧与城市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农村教师资源短缺是在农村教师总体上足够,但因为农村学生总量严重减少,按照师生比标准核算得出的超编性缺人。
农村学生大量进城上学,农村学校学生数量急剧减少,不可避免地出现小班额,使得班师比、师生比发生较大变化,引起了超编缺人。
H县农村学校共有教职工人,但中小学教师编制只有个,超编人。虽然总量较富余,但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缺少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音乐等学科教师以及优秀骨干教师的情况,出现了结构性短缺。另外,近几年,H县学生人数处于最低谷,特别是初中阶段,三个年级仅人,尤其是初二年级仅人;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H县的人口出生率逐年增加,现在的幼儿中班为放开二胎后出生的适龄幼儿,人数达到人,小班达到人,2周岁适龄儿童余人,根据以上预测,预计未来每个年级将达到人左右,学生总数将达到6.9万,比现在多1.3万,所以,现有教师编制无法满足未来入学需求,需要提前谋划,适当增加编制数,储备教师。
H县教师老化现象比较严重,50岁及以上女教师名,55岁及以上男教师名,占比30.2%,老教师占比较大;虽然从数据来看,乡镇初中、乡村小学、乡村幼儿教师的年龄分布较分散,但各学段41-45岁人数均最多,乡镇初中和乡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较明显。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整体偏大,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工作精力有限,难以专注于教学工作,且他们大部分人员的教学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教学需求,加上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大,老教师对于腾讯会议、钉钉、直播等新型教学手段较为陌生,且难以上手,影响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部分年近退休的老教师也退居二线,充实到了后勤、管理等工作中,迫使学校将更多的教学工作交到为数不多的年轻教师手中,年轻教师数量不足。并且鉴于老教师多的现状,部分学校超编,难以补充教师,需临时聘用部分代课人员。
优化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要想真正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需要,就需要保证城乡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编制的核定要想科学合理,一定要结合新课程改革、三孩政策、新型城镇化等情况统筹考虑。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核定标准和方法,可以探索创建编制“周转池”,将本区域内各学校富余编制收归其中,统一管理,统筹使用。
另外,其他事业单位如有编制富余,建议由各地编委会将其统一收回,优先用于补充教职工编制,保障教育资源的配备。
可以按照针对规模较小的学校出台更合理的编制核定标准,班师比核定教师编制标准:班级数×标准班额÷编制标准,为师资的补充和师资结构优化提供编制空间。应当基于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模型重新核算农村各学校和各地教师编制的配置状况。
在确定某一地区教职工编制数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生成逻辑,先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核算各学校所需编制数,再对各校情况进行汇总后确定该地区教职工编制总数。
但对具体的农村学校自身来说,只是确定编制总量仍不能充分确定该学校是否教师编制合理,还应根据常规工作量核算其各个学科所需的编制数,以明确各学科的编制缺口。
加强宣传,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各地要实时掌握农村不同学校的岗位需求,结合班师比,精准招聘所需学科教师,对于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要求和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道德与法治、科学、特殊教育劳动等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
幼儿园虽非义务教育,但实践证明更需要专业人才,因此鼓励招聘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专业学科幼儿教师。
通过师资招聘、大中小学师资共享、聘请能工巧匠、学生家长、志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将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各级教师培训计划,提升专任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针对男性教师比例较少的问题,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中针对同一学科的岗位可以分别设立限男性和限女性报考,为男女教师比例的均衡化迈出重要一步。
对现有的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实施办学条件提升行动。针对某些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不达标问题,可以根据当地用地规划,及时新建配套硬件设施。
按照新中考将地理、生物学、体育、艺术、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科目和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的要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大力提升初中办学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各初中学校,尤其是乡镇初中学科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体育艺术(音乐、美术)场馆及器材、拓展性课程教学场地等设施设备配置。
对有条件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主要在于改善办学条件,尽量缩小城乡教育的起点差距,实现农村学校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对于已经学生流失严重的“空学校”予以取缔,并对教师资源、软硬件设施等做好分流工作。
结语
“十四五”时期,我国的教育发展已经不是仅仅满足“有学上”,而是要努力使广大青少年“上好学”,这就对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资源配置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配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的良好发展。
本研究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吸收,加上对H县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的分析,得出农村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师编制、城乡教育投入、教育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同时,基于H县的相关政策,提出了科学核定教师编制、拓宽师资补充渠道并强化教师培训、优化资源管理等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