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情况和年校园足球重点工作。(中国教育报记者张劲松/摄)
芥末堆2月1日讯,教育部今日召开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情况和年校园足球重点工作。会议指出,截止年7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教育部将推动各地在-年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规模达到5万所。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与年工作计划。(中国教育报记者张劲松/摄)校园足球发展不平衡,师资短缺成关键短板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始于年。自年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教育部正式牵头负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发展报告》指出,近三年来,教育部在大力普及发展校园足球、扩大足球人口基数和规模、不断提高教学、训练、竞赛水平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报告,截止年7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12个。另据统计,以百分制计算,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平均得分87.79,优秀率为74.12%。目前,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高校共有77所,年招收名学生、年招收名学生、年招收名学生,录取率为6~7.5:1。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校园足球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条件的地区投入校园足球工作的经费超过中央财政投入的校园足球扶持资金,而条件薄弱的地方难以设立校园足球扶持资金,形成鲜明对比。
价值认识低。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文化课成绩仍是评价学生学业的最重要标准。家长限制学生学习足球,而很多学校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设施支持足球运动。
机制化推进工作有待加强。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规划、轻督察”现象,抓校园足球工作的“招数不硬、措施不实”问题突出,相关措施的针对性不强,注重比赛等活动的开(闭)幕式等形式主义。
资源条件短缺。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属于“小三门”,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缺口大。
教育部表示,师资短缺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短板。我国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培训力度。据统计,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人,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人。三年累计新增体育教师人,其中有足球专业背景的人。据了解,年全国校足办首次提出增加教练员讲师留学项目,作为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学校体育公派留学项目,校园足球教师赴海外留学对于扩大我国校园足球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重点工作:到年要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王登峰指出,做好年校园足球重点工作,要做到“学起来””研起来”“干起来”。重点在于完善改革体系、解决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制度、编制、机制和经费等关键问题,完善和巩固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三大体系。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巩固改革成果
在校园足球工作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强化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和特色学校遴选标准、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训练、竞赛、安全风险防范、师资和场地建设等校园足球工作广泛而深入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靠机制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相关竞赛规程和年度发展报告制度。
在校园足球普及推广的“点”和“面”已经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联成“体”,切实强化对校园足球各项工作的考核评估和督察,进一步完善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督察,以督察促落实。
加快整体推进,构建完善体系
制定规划并高标准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系统规划。坚持标准,推动各地在-年再创建3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总规模达到5万所,进一步打牢普及发展校园足球的基础。
打牢教学根基。大力培养培训校园足球师资,引进国外足球强国的教材、教师和教练,拍摄节足球课教学视频并在全国推广,在所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面实现校园足球教学标准化,以校园足球教育教学改革带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完善竞赛体系。完善“校内(班级、年级)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出国交流比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建好“满天星”训练营。在年试点建设10个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年起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国精心布局50个左右的全国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试点推进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与教学、竞赛及保障体系的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芥末堆,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