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体育事业年发展回眸:不断迈上新台阶
已提交报告!临沂申办第26届省运会
琅琊新闻网讯1月14日上午,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盘点”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举行,市体育局有关同志通报了年全市体育重点工作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沂市体育系统按照“走在前列”目标要求,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宗旨,紧紧围绕全民健身、育人争光、服务经济和扩大影响等功能,以实干笃定前行,以拼搏检验初心,群众体育实现新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体育产业形成新亮点。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省政府表扬为全运会有功单位,被市政府通报表扬。全市公共体育设施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永久落户临沂,全市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动感临沂、魅力沂蒙,健康临沂、活力之城”城市名片更加靓丽多彩。
破解群众“去哪儿健身”难题
健身设施更加完善,群众健身举步可就。围绕破解群众“去哪儿健身”这一难题,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县级“三个一”工程39个(“三个一”工程即: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乡镇“两个一”工程个(“两个一”工程即: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个,行政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1.46㎡增加到2.81㎡,全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转变。新建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临沂模式”在全国推广。
围绕公共体育设施优化提升这一目标,年,市政府制定印发了《临沂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临沂市县乡公共体育设施优化提升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部署开展了县区、乡镇“双四个一”工程建设(即:县级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一个游泳馆,乡镇(街道)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一个社会足球场),推动公共体育设施体系“从有到优”。同时,持续推进了新建居住区、老旧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和农村健身工程建设。年,分别完成了主城区滨河东岸5个网球场、6个篮球场、4个门球场、1个田径场提升改造;启动了滨河健身设施优化提升;全市新建更新了个健身场地;会同教育部门开放了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推动了群众健身举步可就。
赛事活动蓬勃开展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从完善赛事活动体系、健全体育赛事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指导着手,进一步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广大群众的体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依托临沂市丰富的山、水、红色资源,构建了高低搭配、覆盖城乡的国际、国家、省、市、县、乡、村七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截至年底,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沂河体育节、皮划艇世界冠军挑战赛、临沂国际马拉松赛等50多项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每年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多项次。“魅力沂蒙”乡村马拉松赛,“红色之旅、沂蒙骑行”自行车赛,“划遍沂蒙”皮划艇联赛等“红色沂蒙”品牌赛事知名度显著提高,辐射范围逐步扩大到全省、全国。其中,年,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气排球预赛等省级以上比赛16项次,举办市县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项次、乡镇活动项次、社区运动会场,赛事活动总数达项次,连续5年获得了“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奖”。
年,新成立各级体育协会个、俱乐部59个,市县乡村体育社会组织达到个,社会力量办体育活力进一步释放,在近五年组织举办的余项次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中,90%以上由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或承办,“革命老区心向党激情‘羽’动耀赛场”“一带一路大赛马”“情系沂蒙健美健身大奖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凸显,“轮滑吧,少年”“气韵沂蒙”“舞动奇迹”等网络精品赛,参与赛事及直播人数达10万余人。结合“乡村振兴”“体育扶贫”等工作,全市近3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一线,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活动下基层,为群众送温暖、送健身指导、送健康。市县同步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平均每年为多人开具运动处方,提供科学健身指南。年,连续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活动70多项次,国民体质免费监测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0%,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44%。
围绕青少年体育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市街舞、举重、射击锦标赛等市级竞技赛事11项,参赛运动员达人;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了网球、足球、轮滑等25个体育项目进校园,进一步拓展了体教融合平台载体,增加了中小学生体育技能选择,增强了中小学生体质。
兰山成功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市体育局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路子,依托和发挥临沂市商贸、物流、交通优势,构建了“一会一城一园两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举办好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做强中国体育用品城,建设临沂体育智能制造产业园,壮大沂南制球产业基地和郯城体育用品制造出口基地),全力打造国际体育用品采购中心。
截至年底,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体育市场主体个,中国体育用品城日益壮大,涌现了连胜体育、英健特、瑞健特、吉诺尔、路克士、奥强、庆华健身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形成了体育用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产业链条,体育制造与销售业快速发展,占到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的71%,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年和年,临沂市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入场专业采购商均超过1.6万人次,现场人流累计8万人次,意向及合同额分别为12亿元、24亿元,打造了高水平、更专业的体育产品展示平台,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体育产业更好地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加快培育体育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引领作用,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兰山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13个上榜县区之一。目前,全市市级及以上体育产业基地达到42个。
着力推进“体育+”融合发展,体育旅游特色鲜明,中国沂河体育节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蒙山国家健身步道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沂水雪山彩虹谷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是全国47个国家级基地之一,全市“国字头”基地阵营进一步扩大。
临沂已提报第26届省运会申办报告
竞技体育是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围绕落实《临沂市竞技体育八年提升计划》,市体育局从竞技项目布局、队伍建设、训练格局、赛事体系四个方面分别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竞技成绩不断突破。新上举重、赛艇、皮划艇、橄榄球、攀岩等训练项目14个,第25届省运会参赛项目达到28个,培育了自行车、射击、田径、摔跤、拳击、橄榄球、篮球等一批重点优势项目。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全市在训运动员达人。全市一盘棋、县区差异化、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的竞技训练格局逐步成形。
截至年底,五届省锦标赛获得金牌枚,其中年度获得金牌62枚,夺金实力更加稳固;第24届省运会获得金牌20枚,创历届最好成绩;19名临沂籍运动员代表山东参加第14届全运会决赛,获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2枚,为临沂市争得了荣誉,展现了竞技体育发展潜力。
根据市委、市政府明确承办山东省第26届省运会的部署要求,临沂市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研究制定了承办省运会场馆建设改造计划,正式提报了第26届省运会申办报告,年1月12日,山东省体育局到临沂市对申办条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