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调查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如何更好实现

今年暑假,青岛指导全市中小学按照“能开尽开”原则,为周边市民体育锻炼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如何破解学校在运行管理、成本增加等方面难题,包括青岛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在不断探索——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如何更好实现“双向奔赴”

7月初,随着暑假开始,青岛合肥路小学的操场上也变得热闹起来,周边小区居民纷纷走进“家门口”的学校,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快乐。

今年6月底市教育局公布的名单显示,全市10个区市共有多所中小学将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开放室外体育场地,约占全市中小学数量的六成。其中,市南、市北、李沧、崂山校园场地开放中小学数量占辖区内全部公办中小学数量的90%以上。

青岛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探索起步较早,一直在摸索中创新、改进、完善,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也依旧面临办学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等共性问题。如何让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这项利民之举长久持续下去,在市民与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双向奔赴”?仍然要在实践当中下一番功夫。

场地集中开放

假期校园成为周边市民“乐土”

7月4日晚7点半左右,离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关闭还有半个小时,青岛沧口学校东门处仍有不少市民在登记入校。“今天是暑假校园体育场地集中开放的第一天,人很多,估计一晚上得有多人登记入校。”学校保安指着桌子上的一叠《使用室外学校体育场地健身承诺书》对记者说。据悉,《使用室外学校体育场地健身承诺书》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对入校人员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如健身期间遵守社会公德,不乱扔垃圾,不随便吐痰,严禁吸烟,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进入非开放区域;爱护公物,严禁有损运动设施及公物行为;不得驾驶机动车、骑自行车、使用各类滑板车及平衡车进入场地,不得携带宠物进入场地等。

在校门口,记者通过手机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4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