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文广旅局多措并举强化农村公共文化基

中国江苏网11月12日南通讯为深化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海安市文广旅局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护工作,确保区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阵地不丢、设备不少、队伍精干、活动丰富,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强化设施建设。海安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按照“两馆、三厅、八空间、一广场”的要求完善功能设置;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和其他服务资源,应具备“7+5+N”的服务功能,即7项公共文化服务+5项其他公共服务种类+N项自选惠民服务。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室内建筑面积不低于平方米,室外文体广场面积不低于平方米;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建筑面积不低于平方米,室外文体广场面积不低于平方米。室外文体广场设置电子阅报屏或阅报栏、宣传橱窗和公益广告牌,配备体育健身设施和灯光音响设备等。

强化规范管理。海安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对配备的报刊、出版物、桌椅、电脑、电视、空调、投影仪、展架、文体器材等公共文化设施财物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各类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开展消防演练,保证安全运行。海安市文广旅等部门依法对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强化产品供给。海安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开放时间根据季节变化和群众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安排。海安市对区镇(街道)的公共文化配送项目每年不少于10大类,产品不少于个,其中不少于50个直接到村(社区);海安区镇(街道)对村(社区)的公共文化配送项目每年不少于5大类,产品不少于50个。海安区镇(街道)每年组织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8次;村(社区)每年组织一定规模的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4次。

强化人员配备。海安每个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人,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宣传文化分管干部,设立至少1名享受岗位补贴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专(兼)职文化管理员由村(社区)“两委”推荐,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招募认定,各区镇(街道)和文广旅局共同负责考核;对村(社区)设立的专(兼)职文化管理员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岗位补助,所需经费由市、区镇(街道)两级对半分担。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和文化志愿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培训上岗制度。

强化监督考核。将海安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情况纳入各区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责任书、“文明新风杯”和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海安市文广旅局制定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考核细则,定期对各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公共文化设施使用单位进行工作考评,对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奖励。(邓少云张潇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