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李胜美通讯员/岳建轩)近年来,广东省以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小事为切入点,立足省内城市建设密度高、可利用空间有限的实际情况,推动各地充分利用尚未利用的城镇边角地、插花地、街头绿地及城镇建构筑物立体空间等,建成一批具有体育锻炼和文化休闲功能的社区体育公园。据不完全统计,年至年,全省建成社区体育公园余个,有力改善了居住社区人居环境,提升了城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据了解,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体育局,先后编制《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第二版)》和《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标准》(DBJ/T15--),对社区体育公园场地选址与设计、体育设施、文化设施、配套设施、绿化环境和检验评价等进行建设指引。落实《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城市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配置要求》(GB/T),将社区体育公园按建设规模划分为大、中、小3个类别6个类型,逐个类型规范建设面积、设施标准、设计布局、标志指引等。深圳、珠海、佛山、肇庆等市出台社区体育公园的地方建设与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标准要求,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年,广州、深圳、珠海、韶关等4市共5个社区体育公园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居住社区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示范案例集》。
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介绍,截至年底,省财政资金支持的社区体育公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个。其中,深圳市近5年来已建成40个高品质社区体育公园;佛山市近3年建成社区体育公园65个;梅州市先后建成社区体育公园23个。
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在方便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之余,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交流平台,增进了干群、邻里关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向心力,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深圳市在污水处理厂上方建设以足球为主题的福田海滨社区体育公园,涵盖标准(非标准)足球场、市民休闲广场、足球文化交流厅、配套公共设施及便民服务设施等,在全国尚为首创,创新了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模式;阳江市深入挖掘社区闲置插花地,年利用省级专项资金带动撬动,建成并免费开放10个社区体育公园,形成社区体育公园集群,规模效益突显,受到人民群众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