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丰和新城小区泳池
随着暑期的到来,市内各处泳池都受到市民的热捧。然而,不久前发生在南昌市地中海阳光小区游泳池的一起女孩溺亡事件,让市民们对小区游泳池的安全问题倍加担心。
近日,记者对南昌市红谷滩多小区进行走访发现,大部分小区泳池均对外承包经营,小区游泳池管理人员竟是在校兼职的学生,甚至,众多小区游泳池证照不全,乱象诸多,市民不禁发问:居民小区游泳池安全谁来保障?
中国江西网记者涂文华、焦俊杰实习生黄穗文/图
现状:大部分小区在营泳池被外包
7月9日,记者收到一张宣传单,“师大教练,包教包会,火爆招生,泳票价格低至10—20元……”宣传单上备注有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某小区,并且传单背面下方一共公示了南昌市十一个小区泳池教练名单和联系方式。
经咨询了解到,传单中的十一个小区泳池均被该一家体育公司所承包。同样,在其他小区有在营业的游泳池绝大部分也都是被某体育公司或者个体户承包的现象。
对此,红谷滩新区某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游泳池由外来企业承包经营,实属无奈之举。“不管是从小区出入安全考虑,还是从物业公司经营状况来看,他们都不愿将这么好的资源拱手相让。但是对于开展游泳运动经营项目来说,物业公司并不具有相关资质,无法正常开展游泳培训。”
东方海德堡小区卫生许可证过期
调查:部分泳池经营者资质不全
那么,外来承包商对于小区游泳池的管理是否规范,安全保障能否到位?
7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铜锣广场湾周边某小区,门口的横幅十分醒目,“丰和新城二期小区游泳培训,师大教练,包教包会。”
荫棚下,坐着几个年轻人,据称是都是救生员。在泳池一侧的宣传栏上,公示这一些救生员证复印件,以及相应的溺水急救知识;此外,还有一侧公示着当日水体温度、pH值、余氯含量等信息。而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工作过人员健康证等相关证件在现场都没能看到。
记者注意到,现场救生员相貌似与公示的救生员相片有所不同,在询问台前的一个比较腼腆的姑娘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兼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在附近的东方海德堡小区,一名救生员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坦言,自小他就会游泳,没什么系统的训练,公司也没有备用什么急救药在泳池边上,一般他们见到有人呛水呼救的时候,把人拉上岸差不多就会没事的。
在该小区泳池边上,张贴着一张卫生许可证和近日水质公示牌。然而,卫生许可证使用日期却是年8月31日至年8月30日;水质公示牌没有相关日期,泛白的纸板上写着“合格”两字,似有数年未更新。
南昌市行政审批局:
承担登记职能不负责监管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南昌市行政审批局,对于一些游泳场馆是否有超出所登记的运营范围的情况,行政审批局登记审批处涂姓负责人翻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他介绍,“只有登记为体育场馆服务和游泳场馆服务的,才能经营游泳池。”
“游泳池监管职责不在审批局,审批局只承担登记的功能。”他告诉记者,“经营游泳场馆需要分别到卫生部门和体育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和高危型体育项目许可证。”
记者询问能否查询南昌市小区游泳馆办理审批登记的数量,该负责人表示“不提供此类查询,也没有权限。”
这意味着,卫生部门和体育部门承担监管小区游泳池的职责。那么,红谷滩区域的小区游泳池是否在主管部门办理了相关证件?
红谷滩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红谷滩仅7家小区泳池办了卫生许可证
记者多方采访获悉,作为开放经营的游泳池,关乎公众健康安全问题,依据相关规定,未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禁止经营游泳场所活动。
7月10日,记者从红谷滩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科了解到,目前红谷滩有7家小区游泳池办理了卫生许可证,另外有一些小区虽然有游泳池,但并没有开放。“基本上小区游泳池都办理了证件。”对于发生事故的地中海阳光小区,该负责人坦承,“可能会有漏网之鱼,之前真不知道这里有个游泳池。”其介绍,经过前期调查,地中海阳光小区属于无证无照单位。
他告诉记者,“小区游泳池开放季通常是6-9月份,开放的时候必须做一次水检测,对PH值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每个月去现场检查一次,也会不定时突击检查,对于首次发现不合规情况将进行整改,如再次出现则按停办处理。”
该负责人表示,确实会存在一些游泳池水质没有做检测,但谎称检测了的情况。“如果水质检测了都是有材料的,可以判断出是否造假,存在此类情况,也会对其处罚。”
红谷滩文化事业发展局:
红谷滩新区小区游泳池均无证经营
众所周知,游泳是属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专业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安全保障要求高,再加上大部分泳池属于经营性质,为广大市民消费者服务。
经过咨询南昌市体育局相关处室获悉,正规的泳池必须有体育部门颁发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业内人士介绍,获得该许可证需要游泳池、救生设施、救生器材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有符合国家标准数量的游泳救生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系列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那么,红谷滩新区居民小区内泳池究竟有多少家是正规的?
7月10日,记者从红谷滩新区管委会文化事业发展局文体处了解到,“行政审批这块,必须要有资质的第三方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该处一名负责审批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审批要求较高,比如,泳池地面有摩擦系数的要求,泳池夜间开放有灯光的要求,泳池设备也是高要求,许多泳池均不达标,从而导致整个南昌市批复泳池的数量不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负责人接下来的回答,“整个红谷滩新区就批准了两家。”与此同时,这两家正规的泳池均不位于居民小区内。那么,即意味着,红谷滩这些居民小区泳池均无证经营。
既然红谷滩新区所有小区泳池均无证经营,那为何红谷滩新区文化事业发展局不对此查处整改呢?对此,该名负责人则称,他们每年均会采取排查整治行动,但因该局无强制手段,从而导致这些泳池继续存在着。据介绍,此次地中海阳光小区泳池发生溺亡事故后,该局正在采取清理关停无证泳池的行动。
业内人士:
会游泳并不代表会急救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游泳场所)》规定,水面面积平方米以下的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名;水面面积每增加平方米,增加1名水上救生员。
“但是,会游泳并不代表就能急救,泳池救生员必须上岗持《救生员证》,该证件是必须通过体育部门培训考核后才能通过的。”该业内人士人表示,或许,某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聘用会游泳的大学生充当救生员;同时,还可能出现某公司名下承包的多家小区共用《救生员证》的现象,以此应对相关部门的突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