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公兵、胡浩)20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五年来校园足球工作进展和年工作部署。他表示,校园足球在搭建中国特色足球青训体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这是唐山君贤足球俱乐部的小球员(左)与徐州津浦西路小学足球队的小球员在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体育中心进行交流比赛(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据介绍,目前已在全国38万所中小学中遴选认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设立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8个,遴选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个,布局建设“满天星”训练营80个,招收高水平足球队高校所。制定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面向近万在校生每周开设1节足球课、组织课余训练和校内联赛。
场地建设方面,截至年9月,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校园足球场地块。至年全国教育系统共新建改扩建校园足球场地块,完成了《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年)》80%以上的工作任务。到年还将再新建改扩建块,总数将超过6万块。
在深化教体融合方面,全国校足办推进地方教育部门与职业俱乐部合作共建“满天星”训练营,分别与广东省教育厅、梅州市教育局、广州富力俱乐部,上海市教委、浦东新区教育局、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推梅州、浦东新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
“我们和申花、富力合作共建‘满天星’训练营,已经做了一年。目前来看,俱乐部和浦东新区、梅州都看到了合作的巨大潜力。最近申花俱乐部青训总监给我介绍:他们通过在区域里组织校园足球竞赛活动选拔后备队伍,发现了越来越多优秀后备人才,过去是选不满,现在都要超了,有太多好苗子可以进入他的梯队里来。”王登峰说。
12月5日,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二小每学期一届的校园班级足球联赛继续进行。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此外,全国校足办与中国足协联合制订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规则与运动员等级认定办法,从年起夏令营省级和全国最佳阵容全面与等级运动员挂钩,共有名初高中学生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多名初、高中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多名小学省级最佳阵容运动员获得国家三级运动员称号。一批学子因享受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升学政策走入复旦、浙大、厦大等高校就读,初步打通了一条校园足球成才发展通道。
谈及下一步工作举措,王登峰表示,要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实现“改天换地”,切实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器材建设,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家校社”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拉动更广泛的社会各界支持,不断提升校园足球治理水平。
其二是加强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建设。具有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招生资格的院校须组建男女足球队参加全国校足办组织的比赛,实行升降级制,并逐步试行比赛成绩与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挂钩机制,充分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在强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
其三是整合教育、体育、足协及国内外相关优质资源,加快推进国家级“满天星”训练营建设,年在全国累计创建超个“满天星”训练营。健全“满天星”训练营共建机制,为区域内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员提供培训,指导教学、训练和竞赛的开展。建立省、市、区级校园足球训练营,组织区域内有潜质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在课余、周末和节假日进行高水平足球训练和竞赛。
其四是扶体扶智助力教育脱贫攻坚。建立校园足球普及与教育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机制,引进国际足联和社会力量,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校园足球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9月3日,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足球课上训练。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文字编辑:刘阳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张秋仪
签发:公兵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