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校园文化与课程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文/华德阳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校长文化领导力的体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校长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摆脱景观化和活动化的功利色彩,学校文化建设只有关切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真正推动课程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走进师生的心灵。

一、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能影响、促进或制约学校师生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人把“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混淆在一起,认为“学校文化”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等同于“学校文化”。其实不然,学校文化是个大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而非全部,学校文化包含校园文化。

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它更强调物质建设,是可以规划和设计出来的;学校文化建设既有物质的还有制度的和精神的,是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它反映师生的精神追求,不是仅仅依靠文化设计公司就能够完成的。

一言以蔽之,校园文化侧重物质,是一种空间文化,可以借鉴、模仿,甚至可以“拿来”,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短时间形成;学校文化侧重精神,需要积淀,不是短时间内能形成的,和资金的多寡没有必然联系。

二、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载体,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载体。课程文化的建设着眼于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落实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体现了文化的最高形式“价值与精神”的追求。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课程文化能反映校园文化,也能体现学校文化;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而校园文化又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课程文化既是物质文化(校园文化)的载体,又是精神文化(学校文化)的体现。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课程文化是一种专业文化。学校工作中,课程与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教育本质要义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并充分体现教育和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定位相一致;学校文化、课程文化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一致。

《关于推进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苏教基〔〕19号)指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要有创新意识,要结合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探索有特色的课程文化,改革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因此,课程文化建设能全面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专业性,也能搭建互动有趣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四、学校文化、课程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学校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能从正面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是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相系统工程,是师生在教和学的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使学校成为管理之优、育人之范的名校的坚实基础,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目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物型化。一些学校拥有高大上的建筑,风雨操场、报告厅、综合楼一应俱全。但是,如果学校的大门、连廊、墙壁、景观、绿化等景物,没有真正成为“文化”标识,没有真正成为师生生命和记忆的组成部分、没有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它们就仅仅只是一个造型、一个图案、一个景观或者只是一种装饰或摆设。

校园文化建设口号化。许多学校努力让每一堵墙壁能够“育人”,贴满了各种“精神粮食”标语,名人名言、诗歌词赋、日常规范等等不一而足,五颜六色。但是,如果这些标语条幅只是挂在树上、贴在墙上、印在宣传册上,没有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就只能是游离于学校文化的外在之物。

课程文化建设活动化。一些学校喜欢承办大活动,把承办活动当作学校发展的一次机遇。每一次搞活动都按照要求竭尽全力,每一次都想方设法把承办做到最好,努力得到相关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较高评价,认为能在承办活动中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增缺漏、纠错失,并进一步优化配置、改善条件、创新方法,认为能让学校有很大的改观和前所没有的促进和发展。

课程文化建设社团化。有些学校常常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来追求“课程文化”。在不少学校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兴趣小组,各种艺术、体育、科技节的活动,热闹非常,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难以分辨出什么是他们所真正追求的东西。在他们多少有些盲目的追求中,缺乏一种统领性、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与文化理想。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一以贯之”,要在学校的每个细微领域,如物质载体、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符号表达等方面体现出来,时时处处浸润学校文化的精神,换而言之,要通过学校的日常生活,努力把精气神表达出来。

五、在学校文建设化方面应该做的功课

挖掘学校文化底蕴。整合学校文化建设资源,将其内化为特定的学校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且不断充实和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现代学校文化主体的内在要求。

传承学校自身文化。以各校历史上存在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校歌等为载体,对学校各个历史时期学校文化的内涵、特征、历程进行考察,剖析学校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提炼并凝聚出全县学校校园文化,从而构建各校特色的深厚的学校文化,真正实现全县各校对自身已形成的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

促进学校文化生成。既包括对社会文化的转换、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又包括对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校文化所产生的是无形的品牌价值,这种品牌文化的魅力必将在与区域文化、社会文化的互动中持续地形成学校文化的良性螺旋式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1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