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近年来,每年全国两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都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重要领域。今年也不例外。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已有不少代表委员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提出了建议。
譬如,据新华社报道,不管是工作生活中还是履职过程里,青少年视力问题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所长孙丰源最挂心的事。随着戴起“小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孙丰源不断深入调研,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
“近年来,医院就诊的青少年有增无减。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了近视,还有的孩子甚至出现眼位偏斜,近视眼呈现出发病年龄小、发病率高、度数深的特点,亟须引起重视。”孙丰源介绍说,从医学理论上来讲,近视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距离看书用眼的时间过长、距离过近,照明亮度不足或过强,没有做到科学用眼;二是体育运动不足,孩子眼球巩膜硬度不够,眼球容易变长、出现近视。
用眼环境、用眼方式、身体素质、照明设备、膳食营养……过去一年,孙丰源前往多家中小学、医院等调研,详细列出了影响孩子视力的因素。“在空间狭小、绿化率低、阳光不足的地区,近视发生的比例明显增高;学校照明设备、硬件设施、第一排座椅与黑板的距离等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令人欣慰的是,在国家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