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之于中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跨越。朝阳区是首都的经济大区,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场更深层次的现代化探索正在这里展开。
“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短短十个字,道尽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目前,朝阳区正全力建设一座“五宜”之城,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工作的顺心和环境的优美。
营商环境居北京之首
营商环境好不好,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朝阳区已经连续五次在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最新数据显示,朝阳区的市场主体超37万户,数量位居全市之首。
在政策支持方面,年,朝阳区基本建立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制定促进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提升工作方案和16个子方案,并修订形成了“1+7”产业政策体系,重点支持新业态、新赛道加速发展。
在产业空间方面,朝阳摸排全区商务楼宇、园区等不同阶段产业空间约万平方米,其中动态梳理出万平方米可招商空间。去年,总共新增户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7.56%。
在服务企业方面,朝阳区分类分层做好服务,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施区级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工作方案,全面构建区级“”营商环境框架体系。发挥稳外资专班工作机制作用,强化与外资企业联系对接,助力外企更好发展。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集团化改革。
无数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撑起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年,朝阳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对全市形成有力支撑,经济总体实现了超预期增长,占比全市约19%。完成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保持全市第一。
一座座园区,一栋栋楼宇,都涌动着经济的无限活力。
——看北京商务中心区。以东三环为核心的北京CBD,高楼鳞次栉比,万余家外资企业聚集,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就达家,占全市的一半以上。经过数十年发展,这里已经是与纽约曼哈顿、巴黎拉德芳斯、香港中环比肩的国际级商务中心区。
——看中关村朝阳园。园区锚定“互联网3.0”,打造全链条产业体系,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行业领军企业、共性技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特色产业园区、标杆应用场景、产业投资基金汇集的产业生态。
——看国家文创实验区。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文创实验区,坐落着上百家文创园,其中超三分之一为市级园区,58家以影视为特色。年,朝阳区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大力发展网络视听、互动娱乐、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新兴业态,预计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全年实现收入将突破亿元。
接下来,朝阳区将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不夜之城”激发消费活力
这个冬天,亮马河畔翩飞的“凤凰”火爆社交网络。暮色中,9只“凤凰”空中优美翱翔,引得人们欢呼、拍照。
在首届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期间,“凤凰”只是诸多亮点的其中一个。在奥运核心区、三里屯、亮马河、蓝色港湾等地,裸眼3D光影秀、交互装置、灯光装置相映成辉,一场场极具体验感和区域特色的视觉盛宴,向世界讲述着“不夜朝阳”故事。21天里,吸引了境内外超7亿流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