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最近,上海理工大学在田径场入口处贴出公告,每周一至周五8点到9点,冬季17点后,夏季18点后,校外人员可免费进入田径场,其它时段则因有教学活动,不对外开放。周日及寒暑假白天,学校田径场对外收费开放。收费标准为:“采用充值卡模式,每张卡元,扣去10元卡成本,进入操场10分钟以上,就要按照每小时15元的标准收费。而且每次充值不得低于元。”由免费改为收费,不少周边常来锻炼的周边居民认为,学校的这种做法有失偏颇,学校的运动场毕竟还是属于公益性质,收费欠妥。
对此,上海理工大学方面透露,之前田径场对外无序开放,由于人流过大,常给本校体育教学带来困扰,甚至出现校外人员与学校学生频发冲突,此举只为加强管理,维护校园安全秩序。至于收费的做法,学校也查询了相关规定,并不违规,而且收费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为了贴补管理成本。
关于这个话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做出了点评:
石磊:实际上不仅仅是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其他高校已经有类似的做法,而且在几年前就已经这样做了。几年前,最初是校方迫于公共体育资源的供不应求,结果为了控制流量,为了能够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维护,就采取了一个低额收费的办法。比如说复旦大学的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在若干年前就已经采取小额收费的办法了。这个收费的额度是非常低的,显然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只不过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两个效果,一方面有些人如果在乎这个收费,那么你可能会选择其他免费的项目,还有一部分人更偏好于网球、羽毛球这些收费项目,那么你就在收费的场馆里面去锻炼身体。再一个目的就是能够适当对场馆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毕竟学校的资金预算是非常紧的,尤其是有很多专项,预算做出来以后,如果这个设备不加维护,过早的加速折旧。那么最后可能不能有效的添置,用适当的收费也可以缓解预算资金的不足。从这两个效果来看,我认为,适当的收费也未尝不可。
我认为,主要还是考虑稀缺的公共资源如何有效的保护和配置。从保护的角度来说,因为学校里边的环境是比较安静的,而且这个场所本身更多的都是学生和老师,所以外面人更希望到这里面来,因为这里的环境比外面的环境要更有秩序一些,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本来就供不应求的校内资源就过多的被社会使用,这样随时会影响到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同时也会导致设备失去管理,提前折旧。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人把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引到校内来。所以我们也应该理解学校为什么这么做。
从学校的情况来看,显然它不是靠这个东西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主要还是适度有偿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来弥补校内预算资金的不足,确保校内体育设施的长期稳定供给。第二个就是维护好学校正常的体育教材秩序,毕竟这是校园里面。虽然我们说校园应该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更多的要让社会大众分享学校的公共资源。但这个说法不能一厢情愿,你要考虑到学校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定,学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过度的不加管理,那么学校出问题以后,对自己的学生和老师正常的教学研究也是一个损害。就像过去北京有几所重点高校在假期都对外来人员进行有效的限制,这个我们也表示理解。本来也是没有限制的,后来采取限制措施实际上是迫于无奈。大家不要在太抽象的层面上去说学校的公共资源应该公共分享,应该免费共享,这个说法不符合实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